
台北市政府為了解決公共運輸駕駛人力不足問題,與台灣智慧駕駛、遠傳共同合作,開啟這項 5G自駕 智慧交通方案,並於今年5月讓 5G自駕 公車上路測試,根據實測結果,逐步開放夜間載客測試,終於在9月可以提供民眾預約試乘囉,即日起至2021年2月,民眾可免費預約試乘5G自駕巴士,運行時間為凌晨0時30分至2時30分。
5G自駕 - 智慧公車
5G自駕 巴士尺寸比一般公車稍微小一些,座位12個,站位20人,平均時速15公里,不僅可以自動駕駛,還可以自行躲避行人與其他汽車。

公車行駛於信義路一段到五段公車專用道。交通路線從景福門圓環起,途經中正紀念堂、大安森林公園、至台北國際會議中心,來回雙向約12.3公里;到路線兩端時,則改由人工駕駛繞行回公車專用道上,再繼續交由自駕系統折返。

台灣智駕指出,自駕系統運用許多深度學習技術,巴士會自動感應前面的障礙物,即時採取停車和避讓措施,面對紅綠燈,也會做出相應的行駛停車或啟動,與人類司機駕駛沒有區別,目前仍需累積影像資料,再經過分析處理、標記,反覆訓練AI模型應對複雜的道路狀況。
台灣智駕分別在敦化南路、光復南路兩處規劃智慧路口,利用感測器偵測行人和高速車輛,一旦有突發狀況,感測器就能透過近端通訊模組,將即時資料快速回傳到車輛端,讓自駕車在發生意外前就能緊急踩剎車,隨時啟動因應措施,逐步實現車聯網技術來維護交通安全。

安全性
5G自駕 公車最重視的是周圍車輛和路人的安全,所以這輛自駕公車本身自有一套安全檢測感測器、影像辨識系統和演算法。在車身看不見的地方,安裝了七顆雷達與光達,搭配九顆攝影鏡頭,並以全球衛星系統定位及IMU慣性導航來偵測路況,如果有異物入侵到它的行徑路徑,便會有相應的安全機制,保護路人乘客的安全。
除此之外,全程有「安全操作員」坐鎮車上,如果出現特殊場景,安全操作員會臨時停止車子的運行,或是改為手動操作,以保障行車安全。未來,這套系統也將繼續蒐集道路情境資料庫,透過循序漸進的測試,讓安全又方便的智慧自駕巴士順利上路、解決城市交通問題。
自駕車的未來
未來,自駕技術是相當重要的核心科技,相關產業炙手可熱。但同時也是非常困難的人工智慧計畫之一,自動駕駛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,除了技術上的不斷進步和完善之外,還有相關制度和交通政策的更新。
Comments are closed,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