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軟:2030 年實現負碳排放
淨零排放已經成為全球性目標,這當中有能力走得更快更遠的人也需要作出相應的努力。這就是為什麼微軟在宣佈了這一遠大目標及計劃:減少並最終消除微軟的碳足跡。
到 2030 年,微軟將實現負碳排放;到 2050 年,微軟計畫從大氣環境中消除部分碳排放,總量為自 1975 年公司成立以來的碳排放量總和,其中包括直接排放或因用電產生的碳排放。
想要實現這一切,僅有遠大目標是不夠的,還需制定詳細的計劃。微軟發佈了一項具前瞻性的計劃,幫助公司在2030 年將碳排放量減少超過一半以上,包括直接排放以及整個供應鏈和價值鏈產生的排放。微軟將通過進一步推行內部碳稅政策(該政策於 2012 年開始執行;2019 年,微軟宣佈將費率上調至每公噸碳排放 15 美金),收費範圍將不僅限於公司直接排放,而是擴大至企業供應鏈和價值鏈,從而為實現目標提供部分的資金支持。
全新微軟永續雲 以數據化平台實現碳排核算自動化
微軟永續雲(Microsoft Cloud for Sustainability)可協助客戶紀錄與排放量相關之活動,不論數據儲存在何處,皆能透過最具意義的方式為每個組織及類別進行計算,提供驅動。微軟永續雲以 SaaS 為基礎,可連結到數據源、加速數據整合及回報,精準核算碳排,讓企業對各永續指標採取有效的策略。
此解決方案針對碳排的 3R 關鍵流程如下:
🔹紀錄(Record):透過連接裝置自動記錄數據,並連線營運單位(例如業務解決方案、能源供應商、貿易商、物聯網和系統遙測商)的數據目錄設置連接,自動完成數據紀錄。
🔹回報(Report):分析、視覺化並回報企業碳損耗及對環境的影響,更進一步針對不同對象(利益關係人、政府、大眾)提出永續進展。
🔹減量(Reduce):設定與追蹤碳排長期目標,並藉由計分卡與洞察報告幫助企業逐步達到減碳,亦能辨識企業在永續指標上與監管單位的要求之間潛在的落差。
台灣微軟2020年10月宣布要在台灣蓋全球第66座資料中心,是西雅圖以外、海外最大雲端營運研發中心,亦是台灣首座 Azure(微軟雲端運算服務)資料中心,顯現台灣在全球資料中心的成長潛力,但不為人所知的部分是,這座資料中心還助企業達到減碳。
永續計畫:資料中心的未來
隨著數據與數位服務之需求以指數型成長,全球網際網路流量將於 2022 年倍增[1],進而推升雲端服務及資料中心的需求。為發展營運及永續兼容的綠色資料中心,微軟揭露四項階段性發展計畫之進度:
🔵2024 年減少 95% 資料中心營運用水:微軟全新資料中心溫度管理方法,2024 年能減少 95% 微軟全球資料中心的蒸發冷卻用水量(即每年減少 57 億公升水)。透過對高溫下伺服器效能的廣泛研究,微軟針對不同的氣候環境,調高溫度設定節點,以利用水蒸發冷卻來維持伺服器效能及可靠性。
🔵持續進行浸沒式液體冷卻研究,邁向無水冷卻方案:微軟為首家在生產環境中使用兩相浸沒式液體冷卻(Two-Phase Immersion Cooling)的雲端服務供應商。液體冷卻不僅提升資料中心運作效能,更有助於降載冷卻用水負擔。液體冷卻提供更佳的功耗及冷卻效率,也將實現在更小空間安裝更密集的伺服器,提升資料中心內每平方英尺的容量,並於重點區域建置小型資料中心的嶄新可能,進一步增加無水化冷卻的效益。
🔵針對當地自然生態系進行資料中心建設優化:微軟針對全球各資料中心所在地獨特的原生物種、溫度及天氣型態進行基準測試,量身設計可支援當地自然生態系統的資料中心。根據結果顯示,該研究使微軟成功恢復位於荷蘭北部一處資料中心,當地自然生態系統表現達 75%。
🔵減少資料中心設計及建設的碳足跡:微軟使用 Building Transparency 開發的「建設實體碳排放計算器(Embodied Carbon in Construction Calculator,EC3)」工具,作為資料中心建材的衡量標準。透過 EC3 工具辨識出可縮減實體碳排放的建築材料,將有效減少 30% 至 60 % 使用混凝土及鋼材實體的碳排放量。
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表示:「微軟致力以雲端科技賦能企業及環境永續發展,延續我們對環境保護的承諾,在台灣,我們很高興成為台灣氣候聯盟的創始成員,與台灣各科技領先企業夥伴共同為產業永續貢獻心力。同時微軟也為環境能源永續,不斷地開發創新技術,與緯穎科技開發的兩相浸沒式冷卻解決方案,即見證了科技進步與能源永續的相互帶動發展。永續是我們始終如一的目標,微軟將持續幫助產業夥伴達成零碳排目標,實現企業的永續力,打造綠能發展的願景。」
Comments are closed,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