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彭博社〈Bloomberg〉報導,微軟正自行研發Arm架構的晶片,之後將用於雲端服務Azure雲端服務資料中心的伺服器,以及針對消費市場及企業端使用的Surface。
微軟發言人Frank Shaw在一份聲明中表示,由於晶片是技術的基礎,微軟將在設計,製造和工具等領域投資自己的能力,同時加強與「眾多晶片提供商」的合作夥伴關係。
微軟過去在Windows產品的開發上,與Intel、AMD的x86架構設計處理器綁定頗深,但近年也開始在PC產品導入Arm架構設計,例如早期推出的Surface RT,便曾推出採用NVIDIA Tegra處理器及高通(Qualcomm) Snapdragon處理器,後來也直接與安謀(Arm)、高通深度合作,透過Windows on Snapdragon設計、基於Arm架構打造的常時連網筆電可以變得更具實用性。
目前包括蘋果用於iPhone的M1晶片和Amazon的伺服器晶片也基於Arm架構,不同於Intel主要使用的x86技術。
去年微軟推出Surface Pro X時,更宣布與高通合作打造名為SQ1的自製處理器,但此款處理器其實就是高通打造的Snapdragon 8cx處理器,就連後續推出的SQ2處理器,基本上也與Qualcomm後續更新的第二代Snapdragon 8cx處理器沒有太大差異。因此嚴格說起來,目前微軟尚未針對Surface系列產品推出真正自製的處理器產品,而是以高通處理器產品為基礎來進行客製化調整。
不過,由於蘋果今年宣布將Mac、iMac等產品的處理器將慢慢從Intel x86架構處理器開始轉換為Arm架構設計,而近期也推出第一款M1處理器,明年預期還會接續推出更多規格處理器,蘋果此舉也會促使微軟擴大Arm架構處理器應用裝置發展,並且藉由打造自製處理器推動此類產品成長動能。
雖然目前看起來傳統晶片製造商的損失尚未擴大,英特爾仍是處理器的最大供應商,輝達更在今年豪擲400億美元併購ARM,不過隨著各家科技公司逐漸自力更生,在未來可能會對這些公司造成衝擊。
Comments are closed,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