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全球產業面臨嚴峻考驗與威脅時,提早佈局雲端、進行數位轉型的企業成為疫情之下的逆境贏家。在過去,企業自己購買、維護電腦架構(機房、伺服器、防火牆等),都必須先花費一筆龐大的金額,且後端的系統管理又相當繁複。
然而雲端帶來的好處有目共睹,企業上雲後,所有的系統都將簡單化,讓企業可以快速的在雲端網路上部屬操作。於是各機構紛紛投入數位轉型,透過雲端技術優化營運模式帶動業務成長,迎向 5G、AIoT 的時代。根據 IDC 調查報告預測,到 2025 年台灣公有雲整體市場將突破 20 億美元、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9.1%,「上雲」不再只是選項,而是企業制勝未來的關鍵。
相較去年,臺灣進入不一樣的新常態,為了與疫情共存,企業不只加大對IT投資力道,今年整體 IT 預算相比去年,達 2 位數成長,但從八大重點 IT 投資項目來看,雲端投資是少數呈現出強勁成長的態勢。
許多企業對於地端跟雲端的資料轉換、不同公有雲之間的資訊搬遷有所疑慮,對此蓋亞資訊表示,選定擁有豐富混合雲經驗的供應商、擬定相關的備援與回復計畫,都是確保企業在導入雲端架構時資料的移轉不會影響現行服務運作、甚或是重要資料遺失的重要因素。
企業上雲的價值與優勢
根據調查發現,企業今年規畫投資在雲端的金額明顯增長,增加 17%,從去年平均 671 萬元提高到 787 萬元。除了服務業去年雲端投資暴增,今年稍微下滑外,各產業在雲端投資都有增加,其中,金融業雲端投資規模更創新高,達到 1,335 萬元,不只金額成長翻倍,還比 2020 年高出 305 萬元,是所有產業中雲端投資金額最多,還高於服務業的 1,236 萬元。其實,金融業願意增加雲端投資,部分原因也受到三大公雲今年全面落地臺灣的影響,讓金融企業更敢於投資雲端基礎建設,甚至加大雲端投資力道,來為金融上雲做準備。
上雲為何成為轉型關鍵?超過6成企業認為,上雲可以對數位轉型帶來三大好處,節省整體時間(例如上市時間、產品開發時間等)、節省整體人力、節省整體生產成本。簡單來說,這三省,可說是上雲對企業整體發展、營運面上的戰略價值。另外,也有4成企業則看重上雲可提高新產品的創新速度。
不過,從執行者的角度,也就是 IT 實務面來看,可以吸引企業上雲的好處則是擴充性更大、可用性更高,這兩項都獲得過半數企業的在乎,排名第三的上雲好處則有兩項,更快存取基礎架構資源和提高 IT 員工的效率。
🟣 降低企業技術開發成本
企業上雲能夠降低企業的技術開發成本,大多數中小企業並沒有龐大的IT預算開支,處理技術採購方面問題的精力也相當有限。使用雲端服務比購買一大堆的硬體設備要便宜得多,企業就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開支。
🟣 雲端服務的靈活性
雲端服務帶給企業更大的靈活性和移動性,使用雲,可以讓企業在一台機器上開始工作並且在另外一台機器上完成它。在實際的傳統企業中,我們經常會遇到,公司的數據只能在公司獲取,回到家以後,就鏈接不到公司的服務器。當然這其中有安全的因素在,從另一方面講,傳統的IT服務,的確存在它的不靈活弊端。
🟣 減少地端設備運維支出
傳統企業的地端設備機房需要有專人進行運營與維護,而現在有了雲端科技,企業只需透過網路就可以直接在項目上運行,透過專業的雲端服務供應商,不僅省去了前期的採購成本,同時也避免了後期的維護成本,更幫助企業網站的維護與運營!企業不再需要花心思於不屬於自己的專業上,更能把重心放在自身的核心業務!
🟣 更新升級更安全
隨著企業的發展,可能會增加內部軟體及硬體設備更換升級,這無疑會成為一筆不小的開支,但是企業上雲後,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彈性的選擇升級自己的雲端服務。
企業上雲只要願意承受轉型陣痛期,下定決心改變傳統的 IT 架構,並搭配雲的特性使用新一代軟體工具,就能迎來快速、彈性的雲原生敏捷之旅。
Comments are closed,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