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 IT維運 管理的複雜性提升,各產業技術人員皆表示,企業急須改善現有的應用監控工具與技術,面對改變,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感到焦慮,認為改變是件危險的事,但真正的危險是在於什麼都不做,如果外部變化的速度大於內部改變的速度,那將是相當危險的事,若企業還在打安全牌或是試圖維護現狀,那麼可以預見組織成長將停滯不前。
2020 年疫情出現,企業比起以往任何時刻都必須更加善用技術來維持營運,然而我們卻看見不少企業僅僅使用技術讓營運撐著,卻未能創造出策略優勢,這是多麼令人感到可惜的事。技術是典範轉移背後的引擎,從資料運用的角度來看,若想在高度數位化的市場上競逐,就必須妥善處理那些不斷飆升的龐大資料量,儲存設備的效能與負載量也必須要能與時俱進、不斷優化。
根據調查,2021 年有 55% 的技術人員從運算和儲存基礎架構下手,緊接著是涵蓋網路、雲端或廣域網路(WAN)的網路基礎架構。有趣的是,過去一年有超過三分之一(37%)的企業將重心放在微服務、容器和無伺服器環境的 IT 效能可視性,這也顯示出新興雲端原生環境。
當雲端環境成為改善監控的重點層面,技術團隊也意識到若要滿足高變動環境下的可視性需求,如何改善傳統技術不足的迫切性也隨之浮現。在 2022 年之後,微服務、容器和無伺服器環境的需求,將是促使企業採取全方位可視性解決方案的主因。雖然每個 IT 部門的技術在效能監測與管理策略上各有千秋,但要實現全方位可視性,一定要從整體的角度全盤考量。
改變已成為一種不變的日常,在全新的數位經濟中,資料勢必將持續扮演著關鍵的靈魂角色,幫助企業在變動中也能透過資料應用的支持得以順利營運。想要當一個聰明的企業領導並不容易,除了知識、見識,還需要有一些膽識,從內而外擁抱改變和創新,方能帶領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站穩腳步,並向前全力衝刺,協助企業開創屬於自己的變革。
Comments are closed,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.